早教的主陣地應在“家庭”,而非“早教班”!
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
- 點擊數:1368
- 發(fā)布日期:2017-06-23

當前我國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,家庭育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這個挑戰(zhàn)表面看起來是父母和個體家庭的,但是如果全面透視,它是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(zhàn)。如今,孩子一出生,父母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孩子往這個班、那個班送,生怕趕不上時代的潮流。
原上海教科所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李洪曾對此提出自己的見解:兒童早期教育的主陣地應該在“家庭”,而不是“早教機構”!嬰幼兒成長的主要環(huán)境是家庭,嬰幼兒成長的主要照管者是父母而不是老師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缺乏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正確理解,甚至將家庭教育簡單等同于機構教育,將父母本身應該承擔的教育的責任轉移到教育機構中,不了解、不尊重兒童發(fā)展規(guī)律和特點,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是會造成傷害的。
家庭教育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(fā)展
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,也是幼兒接觸最早、最多的環(huán)境,家庭環(huán)境中等各種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身心的健康。良好的家風和科學的家教,能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與教育和發(fā)展相適應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極大地影響著孩子的活動以及活動時的心理狀態(tài),從而影響其身心的發(fā)展。
因此,家長應當培養(yǎng)自己健全的性格和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,保持自己穩(wěn)定的情緒,并講究方式、方法、循循善誘,注重講道理、疏導和啟發(fā)孩子的自覺性與積極性,孩子就會在輕松、溫暖的環(huán)境中耳濡目染,受到良好教育和影響,促進身心的健康發(fā)展。
家庭教育能促進幼兒養(yǎng)成良好的性格特征
家庭教育包括諸多因素,諸如家庭成員的個性、心理素質、思想觀念、情感、信仰、風俗習慣等。幼兒家長的性格、興趣、才能以及情緒狀態(tài)等,時刻表現(xiàn)在家庭生活中,對每個家庭成員,特別是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。在一定意義上說,有什么樣的家庭,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樣的個性。如果家長具有良好健康的性格,爽朗、樂觀而又活潑,那么這個家庭會較多的充滿歡聲笑語;如果家長對生活充滿熱愛,興趣廣泛,勤于學習和鉆研,那么這個家庭則會較多的充滿學習的氣氛;無疑,這些對塑造孩子的個性是有重要作用的。
家庭教育能促進幼兒養(yǎng)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
幼兒時期,孩子對生活準則和社會規(guī)范以及其它知識一概不知,猶如一張空白紙,但是此時幼兒的可塑性極大,模仿性極強,這樣模仿不是通過理性去模仿,而是近乎像繪畫中臨摹一樣,憑感性直觀的去模仿,所以,往往是良莠不辨,是非不分。
孩子首先模仿的就是與他們接觸最多,心理上最接近的父母。父母的一言一行,優(yōu)點,缺點,孩子都會模仿。因此,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態(tài)度,嚴格要求自己,以身示范,做好表率,要求孩子做到的事,自己首先要做到;答應孩子的事,一定不要落空。平時多做塑造工作,如玩完玩具一定要讓孩子放回原處,擺放整齊;脫了衣服要求孩子疊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等,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,孩子自然也就養(yǎng)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