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教孩子數數效果最好?
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
- 點擊數:1239
- 發(fā)布日期:2016-09-02
寶寶3歲后會進入計數發(fā)展關鍵期,所以3歲前的時候,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初步建立數的概念了。不過,幼兒是借助感覺、動作進行認知的,如果方法不當,寶寶不一定能夠記住。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,0一2歲孩子的思維主要表現為簡單的外部動作與具體環(huán)境事物的相互作用。數字很抽象,對寶寶來講理解起來很困難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,孩子的思維首先表現為動作。 在思維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的初級階段,媽媽要多帶寶寶做一些動作,因為動作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,即動作的發(fā)展可促進思維的提高,反過來,思維的發(fā)展又能促進動作水平的提高。如果媽媽讓數數這件事與動作結合起來,使其變得更形象、生動,就能充分調動寶寶的觸覺、聽覺、視覺,就會使得數數這件枯燥的事情變得更直觀,更具體。 比如,媽媽在教寶寶數數的時候,可以拿出10個蘋果,分別組成1個、2個、3個、4個、5個、6個、7個、8個、9個、10個。讓寶寶通過觀察、觸摸,切實感受到數字的多少、大小以及先后順序。等寶寶逐漸記住的時候,媽媽可以把蘋果收回到籃子里,然后讓寶寶一邊從籃子里取出來,一邊數。 媽媽平時晾衣服的時候,可以一邊晾一邊和寶寶一起算數。媽媽每掛起一件,可以問問寶寶“這是誰的?”全部掛完后,問寶寶“爸爸幾件衣服”、“媽媽幾件衣服”、“寶寶幾件衣服”、“一共洗了幾件衣服”。做這樣的活動的時候,媽媽一定要記得,只是為了促使寶寶計數、點數,對錯并不重要,也不要因為寶寶不會做而批評寶寶“笨”。 多做幾次這樣的練習,寶寶就有了一定的數感,即使不能準確地說出這幾個數字,也沒有關系,只要平時多練習,循序漸進,就會有效果。媽媽要接受寶寶個體的差異性,切忌對寶寶提出過高要求、進行不恰當的學習方法訓練,要知道,早一點晚一點記住都沒關系,總比寶寶對數字失去興趣要好。 幼兒階段,寶寶的興趣還在玩上,媽媽教寶寶學認字,也要想辦法讓寶寶感受到樂趣。 1.不要刻意教孩子數數 媽媽可以把數數當成一個“兒歌”、一段“樂曲”,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,經常念念、唱唱,次數多了,寶寶也就記住了。 比如,有位媽媽在寶寶還不會走路時,就經常在寶寶面前數數。每當她抱著寶寶上下樓的時候,會一邊走一邊數數;和寶寶一起從玩具箱里取玩具的時候,會一邊取一邊數;腌咸雞蛋的時候,她一邊數一邊往缸里放……她并沒有刻意讓寶寶數,時間長了,寶寶就有了數字概念。有一次,她數數的時候,寶寶居然跟著一塊數,她停下來,寶寶還能接著數。 讓寶寶在生活與游戲中學習知識,更能激發(fā)寶寶的學習興趣,這比強迫他去數數效果要好很多,媽媽不妨學學這個簡單有效的方法。 2.在故事中數數 媽媽一數數,寶寶就膩煩,扭頭不愿聽。這種情況下,媽媽就要另想辦法了!寶寶喜歡聽故事,媽媽可以把數數這件事放到故事中,讓數字潛移默化地進入寶寶的大腦里。 為0一3歲寶寶講故事,情節(jié)要簡單點。比如,小熊貓過生日,白面猴去送禮。送什么好呢?白面猴從自家的桃樹上摘了一大籃桃子,1、2、3……一共9個,蹦蹦跳跳地就送去了。小熊貓見到這么鮮美的桃子,連聲說:“謝謝?。≈x謝好朋友!” 情節(jié)簡單、有趣的故事,寶寶喜歡聽,不知不覺間就讓數字進入了大腦,次數多了,就記住了。 媽媽給寶寶講帶有數字的故事的時候,每個故事里的數字不要太多,出現的次數不要太頻繁,最好每個故事重復講多次,這樣,寶寶在記住了故事的同時,也就記住了數字。 3.讓數數在涂畫中進行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超級喜歡涂鴉,每天都要畫很多圖畫。當寶寶畫圖的時候,媽媽不妨關心一下寶寶:“寶寶,畫了幾朵花了?”“畫了幾只小白兔呢?”“再畫一幅,夠10幅了嗎?”寶寶有了數字概念,感知到了多少,當畫得多的時候,就會有一種成就感,對畫畫也有促進作用。